编者按:“AME 作者面对面” 是微信公众号 “AME科研时间” 的特色专栏。编辑部精心挑选了发表在 AME 旗下杂志的优秀论著,诚邀作者总结亮点,分享研究成果,旨在进一步推动医学同行之间的交流和进步。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邵明团队
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(点击查看杂志详情与影响因子 )
首次给药L-DOPA引起6-OHDA严重损毁黑质的大鼠表现出异常不自主运动(L-DOPA-elicited 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s in the rats damaged severely in substantia nigra by 6-hydroxydopamine)
临床上帕金森病(PD)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(L-DOPA)后会发生异动症,目前认为跟L-DOPA长期波动刺激有关。模拟PD患者发病过程,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异动症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如下:首先运用6~20 µg 6-OHDA部分损伤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系统建立PD模型,再给予L-DOPA波动刺激(每天一到两次)2周到3个月,然后在给药L-DOPA后大鼠可表现出特异的异常不自主运动。
本研究采用双倍剂量的40 µg 6-OHDA彻底损毁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系统建立了大鼠模型,首次给药L-DOPA或阿朴吗啡(APO)后大鼠即表现出异常不自主运动,包括口面、上肢、轴性和旋转四个方面的异常运动。对大鼠黑质进行PH染色,结果显示黑质内TH阳性细胞消失殆尽;对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进行检测,发现损毁侧仅为对侧的约1%。采用单倍剂量20 µg 6-OHDA部分损毁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系统建立的PD大鼠模型,首次给药L-DOPA或APO后大鼠仅表现出旋转行为,但旋转速度显著高于双倍剂量6-OHDA组。
由此得出结论,针对黑质多巴胺能损毁大鼠,异常不自主运动和旋转运动都是L-DOPA或APO诱发出来的特异行为,分别反映不同的损毁程度。我们根据实验数据判断,异常不自主运动和旋转运动之间没有绝对界限;当损毁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系统达到某个程度时,在多巴胺能刺激下大鼠就可以表现出异常不自主运动,损毁程度越高,异常不自主运动越严重,同时旋转运动越缓慢。 (论著中文信息由第一作者整理提供,欲览英文原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)
👆
第一作者:王荣飞
展开全文
王荣飞,2010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,取得神经病学硕士学位,师从邵明教授,现就职于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,副主任医师,曾到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学习,2019年12月前往非洲加纳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。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, 《中华神经医学杂志》,《中华神经科杂志》,《国际脑血管病杂志》,《广州医科大学学报》上。主持、参与省级科研课题5项。
通讯作者:邵明
邵明,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委员,兼中国临床神经病杂志编委,《中华神经科杂志》通讯编委。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与神经康复方面的研究。
资讯
j.01.2020.11.30.03
点击
阅读原文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